查看原文
其他

错把蛙鸣当虫鸣,考察队员险些错过高黎贡山两栖动物新种

2016-03-17 中国绿化基金会 重返森林



云南高黎贡山腾冲片区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科学新种。通过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比对分析,确定是一种未被命名的科学新种,考察人员以其模式产地“腾冲”为其命名——腾冲掌突蟾


 ▲ 发现于腾冲两栖动物新种——腾冲掌突蟾(Leptolalax tengchongensis)


近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与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合作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队伍,在腾冲片区发现了一种两栖动物科学新种。


 ▲腾冲掌突蟾            


新种发现于腾冲片区的曲石,属两栖纲 Amphibia无尾目 Anura角蟾科 Megophryidae物种,考察人员通过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比对分析,确定它是一种未被命名的科学新种,并以其模式产地“腾冲”为其命名——腾冲掌突蟾Leptolalax tengchongensis,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正式刊文发表。


新种腾冲掌突蟾的特点是体型很小,大小在2-3cm之间;身体背面散布有一些红色的小疣粒,体侧两边有明显的黑色斑块。


▲新种腾冲掌突蟾的特点是:背面散布有好多红色的小疣粒;体侧有明显的黑色斑块。


与大家常见的生活在田边河边的青蛙和蟾蜍不一样,腾冲掌突蟾对栖息生境的要求比较高:它只生活在保存完好的山区森林里没有被污染破坏的溪流环境。


晚上在溪流边的灌丛底层、枯叶堆上、或溪边石头缝间活动;白天则躲起来。腾冲掌突蟾的体型很小,而且平时藏得隐秘,加上其身体颜色花纹也和背景融合得很好,所以即便听到它的叫声却并不容易发现。


腾冲掌突蟾有很好的保护色,在枯叶堆上不易被人发现。


新种腾冲掌突蟾还有一个的特点是,雄蛙在繁殖季节期间的求偶鸣叫声,非常类似于蟋蟀或者一些其它昆虫的叫声。在四、五月份的繁殖季节,在溪流边能听到很多这样的叫声,不熟悉的人可能还会以为是虫子叫呢。


起初夜间考察时,考察队员一度在溪流灌丛里根据叫声去寻找这个“蛙”,而同行护林员向导则一度向考察队员坚称这只是一些虫子叫,并不是蛙,直到考察队员把这个蛙给找出来,向导大哥也是吃了一惊。


 ▲雌雄抱对,雄蛙的体型要比雌蛙小一些。


此次腾冲掌突蟾新种以及考察队伍最近一些其它的新发现,都显示当前整个高黎贡山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还是被远被低估,相信未来该地区野外考察工作将会继续有不少新的发现。



▲美丽的高黎贡山  摄影 / 范毅


高黎贡山目前有两栖动物21种、爬行动物56种,其中不乏珍稀,濒危的种类,还有一些是高黎贡山独有的物种。无论在山谷中清澈的溪流里,还是在高山寒冷的草甸上,都能看到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身影。



▲华西雨蛙贡山亚种  摄影 / 范毅



▲红蹼树蛙  摄影 / 范毅


因此高黎贡山一直是国内外两栖爬行学者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过往数次大大小小的野外考察在高黎贡山已发现大量两栖爬行动物科学新种。


而腾冲亦是当中不少两栖物种的模式产地,如疣棘溪蟾 Bufo tuberospinius、绿点湍蛙 Amolops viridimaculatus、云南竹叶青  Trimeresurus yunnanensis等。




▲云南竹叶青  摄影 / 范毅



▲丽棘蜥  摄影 / 范毅


像此次发现的新物种,腾冲掌突蟾一样,高黎贡山区有很多物种对环境要求极高,越来越多新物种的发现也侧面证实了高黎贡山保护区自然环境的良好状态。



▲两栖明星——红瘰疣螈  摄影 / 范毅


在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存有中国最美的天然阔叶林、最完整的生物气候垂直带谱、最多样的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生物、最多的特有物种,用影像来保存自然本底资料,对保护这些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有重大意义。


有这样一群人已经在行动

请您支持他们

云上中国自然影像保护计划

邀您支持



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野性中国、班夫中国、益美传媒等机构,共同发起云上中国影像自然保护计划,旨在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开设野生动植物摄影训练营,打造扎根保护区一线的“自然摄影军团”。


扫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可直接进入腾讯公益捐款页面

为自然影像,贡献您的一份力量!

未来,您会通过更多的公开渠道

看到这支“自然摄影军团”作品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扫码进入页面)


来源:嘉道理中国保育   图文:杨劍煥

两栖爬行  图片:范毅

如果你也对自然话题感兴趣,欢迎加入“植物部落”微信群,入群请先加小森微信:SQS_2015,验证暗号:重返森林

阅读更多:

有种树懒,已濒临灭绝

红外相机七连拍!高黎贡山云猫清晰照!

听婉转鸟鸣,看原生态鸟巢,太美!♬

点击下图可获取更多优秀自然类账号~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支持捐款支持自然影像培训:

野保者的影像之力

57 27117 57 15534 0 0 2699 0 0:00:10 0:00:05 0:00:05 28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